|
|
術後營養照顧
Q&A 前言:因手術的種類不同,術後營養的考慮範圍很廣,只能就原則上討論。住院病人營養不良現象,近年來已經受到普遍重視,根據歐美的住院病患統計,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患者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會導致病人病情惡化; 延緩疾病恢復; 使住院日數增加; 甚至會造成手術病人傷口癒合不良; 最後引發各種合併症等狀況。 A:一般病人在接受手術後,主要還是須要知道如何面對回家的生活。 因此在病人術後的「36小時黃金時間」之後,如何作好營養的補充對病人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這是近10年來普遍的觀念。 一般而言,病人於手術後因為代謝狀況較差,會產生免疫力下降,進而有一些併發症的現象,例如敗血的情形。 因此病人在未出院前就要面對免疫力下降所導致復原減緩的問題,對他們來說營養補充就格外的重要,等到傷口復原後再進行營養調理就來不及了。 A:普遍來說,台灣民眾有一個觀念是要到”排氣”之後才能夠吃東西或進行營養補充,甚至受到電視或戲劇的影響以為手術後的病人就一定得一直躺在床上讓人照顧。其實不是要等到排氣,在此我們也鼓勵病人即早下床活動。
直到醫師確定病人腸胃開始蠕動,在36小時的黃金時間後就可以開始進行營養補充,點滴、口服雙管齊下。 原則上,腸道營養是病人恢復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Q3:一般而言,病人最常使用的營養補充方法為何? A:病人通常是詢問隔壁床的病患,或是到藥局看看有什麼營養品,或者是使用親友送的雞精高蛋白奶粉等來補充。 其實一般人在接受手術前就已經開始營養不良了,加上術後的治療及一段時間的禁食,到開始接受營養治療,這段期間病人身體的代謝變化非常的大。 例如有些病人因為本身糖尿病,高血壓,肺部問題等疾病的不同加上手術的不同, 病人營養補充的內容也會隨著不一樣。 Q4:對傳統營養補充(如:中藥)的看法? A:中藥仍然要找正統的中醫師,有時候與西醫配合也可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例如市面上已有將花旗蔘加入均衡營養配方的醫療營養品,提供病人多一種選擇。 我們也樂觀其成。 A:在照顧病人時發現國人常缺乏整體專業的考量,常因為別人吃什麼或看到了什麼就亂補充營養品,甚至造成不好的影響。(1)
例如一般癌症病人手術後害怕吃東西,以為太多營養反而造成癌細胞的增生,希望少吃東西餓死癌細胞,就算醫師鼓勵也不為所動,結果還沒有餓死癌細胞,反而對自己的健康的細胞先造成傷害。 以現在的觀點,一旦將腫瘤清除乾淨後就需趕快補充營養,趕快恢復免疫力。 (2) 一般以為術後應該給予清淡的飲食,忽略了脂肪的重要性,也是一種營養不良。(3)
一味追求高蛋白奶粉,反而引起高血氮症。所以常常手術成功了,但卻因為恢復的過程中營養補充不好而產生併發症,反而病人無法享受到手術的好處 A:吃雞精或一些高蛋白的奶粉來講,常常不如去吃一各雞腿來的好。
不過與其提供一些你認為特殊營養的或高蛋白的產品,都不如病人自己肯吃來的重要。 只要肯吃就比沒有吃來的好。 術後的病患在嗅覺和味覺上會有很大的改變。
例如腸道手術後可以以市面上營養品來補充三大營養素外,其他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也可以完全吸收到。 目前坊間有一些配方的營養品,也已經有針對各種手術(腸道,骨科,燙傷,肌肉等手術)後,所須要補充的營養素都已經設計好了,可以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 A:(1) 應選擇一些知名度高有信譽的大廠,這些廠商通常提供較充分的產品資訊及特色,比較願意投資及研發工作或向病人甚至醫護人員宣導一些正確的營養補充的衛教資料,相對的,病人也可以比較放心。此外,目前大廠都已經可以依照不同病人的需要,如糖尿病,腎臟病等,提供專門設計完整均衡的營養補充品,應請教自己的醫師,了解自己的病情應,該取決那一類營養品比較好。 如麩醯胺(Glutamine)的補充,可以幫助術後腸道恢復快及免疫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很多的免疫營養成份,如精胺酸、核甘酸及魚油等各有其重要性。 而能夠做的好與提供此類產品的廠商並不多,例如亞培在這方面特殊產品的經營非常久,對病人來講也比較有保障 A:只要病人正常地飲食及補充配方營養品,基本上額外去補充維他命就不是那麼重要,手術前後的蛋白質補充非常重要,一般飲食中間要取得醣類,脂肪及蛋白質取得較不成問題,但不特別建議高蛋白,因為不一定適合所有的患者。
如何擁有恰當比例,讓吃入的蛋白質用來提供傷口復原的材料而非當熱量使用,不會加重生理負擔,是很重要的。 例如:一般骨科手術的病人,本身又有肺部的疾病,我們反而須要建議飲食中多一點的脂肪而不是蛋白質,文獻中報導,為了營養素的完全代謝,維生素的需要量自然大增,但過多維生素及礦物質也不見得會有益復原,所以必須要配合主要三大營養素的利用來做全面考量,提供均衡的營養。 還是建議請教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若使用營養補充品,建議選擇多種口味,甜鹹兼備,但用在管灌配方以不加調味為主,若病患將管灌營養處方用來口服是很不恰當又不可口的。 此外,除了術後的生活起居及情緒起伏更會影響病人的恢復狀況。 因此如何正面的面對未來才是更重要的。 建議學習控制情緒或者開始運動(如慢跑)都對術後的復原有很大的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