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

讓油脂的攝取帶來健康

 

在門診時常常會有便秘的病患希望知道該吃些什麼?當我詳細詢問其各人的飲食習慣後,往往發現民眾的菜單中普遍缺少油脂!而當我建議在飲食中多添加一點脂肪時,很多病患卻會說:好不容易減肥成功了,要我吃肥肉不是又要我胖回來了嗎!要不然就會說開什麼玩笑,我有高血壓又有高血脂,這不是要我的命嗎!其實脂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六大營養素(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份)之一,當學者研究發現在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人和日本沿海的居民都普遍享有高品質的健康時,在他們飲食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含有很高的魚類油脂,這表示正確攝取脂肪是絕對對健康有益的。

因某些疾病醫師會建議”減少脂肪的攝取量”,報章雜誌也常鼓吹”少吃油脂有益健康”,很多民眾就乾脆不要吃。但是不知道一旦缺乏脂肪,不但造成營養攝取的不均衡,更會引起便秘。而因為不吃油脂引發便秘後,又去服用一些軟便劑而再引起一些併發症。所以為了排便順暢,除了應積極攝取植物纖維外,油脂是排便不可或缺的潤滑劑,家常菜才是預防及消除便秘的食品。坊間有一些無油減肥法,殊不知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假如只是減少脂肪的攝取以減少多餘的熱量,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往往會賠上健康的。

 脂肪的好處

1.油脂代謝成的膽固醇會轉變成性賀爾蒙和腎上腺賀爾蒙,同時膽固醇對於腦、神經系統、腎臟和皮膚的代謝息息相關,這對於發育中的青少年長高長壯是很重要的,一旦避免脂肪的攝取而引起發育不良時,往往又要借助其他的方法揠苗助長,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2.一群非常重要前列腺素是由一種必需脂肪酸合成的,這種物質對於發炎或血小板的凝固,可以以極少的量引起極大的反應。

3.很多人認為多吃蔬菜水果為什麼還會便秘,其實忽略了油脂糞便會形成乾澀的纖維球(像羊的糞便),是否記得腹瀉的時候要吃清淡的食物,糞便不易排出時要用甘油球灌腸或喝礦物油,這就說明油脂會潤滑腸胃道的道理。

4.食物中的脂肪酸是腸道黏膜主要的營養來源,腸道長久缺乏脂肪酸時,黏膜往往會不穩定而發炎。

5.脂肪可以遍佈於皮下保溫,也可以圍繞一些器官(腎臟、神經)以達隔離和保護的作用。

6.脂溶性維生素(A,D,E,K)易溶於油脂中,同時攝取油脂能使這些維生素維持在最佳吸收狀態。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對鈣質的吸收,這對於骨骼的發育、酵素的活化和高血壓的預防有著密切的關係。維生素A和視力、抗癌、皮膚、心臟血管及免疫系統有關。

脂肪的壞處

1.脂肪肝的形成往往和肝臟本身的健康情形有關,肝機能不健全就無法代謝集積在肝內的脂肪,日積月累就會形成脂肪肝。所以不均衡的飲食或過度的飲酒引起肝臟細胞的破壞反而是導致脂肪堆積在肝臟的元凶。一旦肝臟堆積過多的脂肪時,正常的肝臟細胞受到壓迫,又會使其機能衰弱導致惡性循環發生肝病變。

2.攝取太多的脂肪會促使提早發育,根據統計顯示愈早成熟的人,愈容易罹患乳癌、子宮頸癌或大腸直腸癌。以前雖然有很多報告指出是食物中脂肪量會導致罹患率增加,但是目前的爭議頗多,主要是針對高熱量的問題,在動物實驗中證實高熱量低脂肪比低熱量高脂肪的食物更具有致癌性。

3.一提到膽固醇就會令人聯想到動脈硬化,因為在硬化的血管壁可以發現很多的膽固醇沈積,但是膽固醇本身並不是主謀,而是血管壁發生粥狀病變後有利於膽固醇的附著,並不是所有的油脂都會主動沈澱在動脈壁中。

4.糖尿病的病患假如又有高血脂時,脂肪會干擾胰島素的作用,所以糖尿病的病患能降低血脂的話,也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

5.高血壓是最普遍的慢性心臟血管疾病,醫師強調的預防及治療高血壓的飲食主要在食鹽(鈉離子)的攝取上限制,然而肥胖者常常合併高血壓和高血脂症,但是和高血壓本身並無直接關係,體重控制後往往血壓也跟著下降。

 

醫師照顧病患的身體是全面性的,所以比較強調的是均衡的飲食,所謂的六大營養素對於我們的健康都十分重要,杜絕不當的飲食習慣,才是根本的作法。作者每天都是研究及治療大腸直腸癌,所以更要呼籲均衡飲食的重要性。現代人往往注意曲線比健康重要,殊不知適當的油脂不單不會改變身材,還會促進發育增進健康,因為節食和限油而肚子餓時,多餘的零食和甜點反而是肥胖的主因。為了和公公婆婆爭論少吃一塊蹄膀時,不如想想適量油脂的重要性。油脂是調理食物不可或缺的重要成份,中外皆然,我們面對肥腸、肉燥、豬頭皮和滿桌佳餚食指大動時,就是要知道如何正確的攝取。如何既享受美食又擁有健康,在下一期中作者會進一步討論。